【合规指南】新加坡代币发行,创新与监管如何并肩前行?

随着区块链技术的迅猛发展,Web3 时代为企业打开了无数创新的大门。然而,在这个崭新的世界里,全球合规性的重要性愈发凸显,尤其是在加密货币和代币发行领域。作为一家专注于 Web3 机构全球化合规服务的咨询机构和媒体,Aiying 艾盈深知,合规不仅仅是遵循规则,更是创新和安全之间的微妙平衡。新加坡,这个亚洲的金融科技中心,提供了一个具有明确监管框架的环境,是企业探索区块链和加密货币创新的理想之地。但如何在创新的同时保持合规?在这篇Aiying艾盈将讲解功能型代币、支付型代币和证券型代币在新加坡的政策

 

新加坡支付服务法案

新加坡的《支付服务法案》(Payment Services Act, PSA)为支付和加密货币行业设立了明确的监管框架,其目标是确保支付服务的透明性、安全性和市场稳定性。在 PSA 的监管下,代币可分为三类:功能型代币支付型代币证券型代币,每一种代币背后都有各自独特的监管要求和合规路径。这个法案Aiying艾盈之前有详细介绍过《【长文图解】全面解读新加坡支付业务监管框架及虚拟资产DPT牌照要求

 

功能型代币:界定边界,享受相对自由

功能型代币(Utility Tokens),它们的独特之处在于,这些代币主要用于提供访问平台或服务的功能,而非作为投资工具或支付手段。因此,功能型代币的监管要求相对宽松,因为它们不具备证券或支付的性质。

在新加坡,功能型代币并不受到《支付服务法案》或《证券和期货法案》的严格监管,但这并不意味着可以放松对合规的警惕。发行者仍需确保遵循反洗钱(AML)和反恐融资(CFT)规定,以保障市场的合法性和稳定性。像 Kyber NetworkZilliqaEnjin 这样的成功案例证明,明确的代币功能和用途是避免被重新归类为证券或支付工具的关键。这些公司在新加坡的成功表明,只要应用场景明确,风险披露透明,功能型代币就能享有较宽松的监管环境,从而实现更自由的发展。

 

支付型代币:从创新到合规的平衡

支付型代币(Payment Tokens),作为加密世界的“流通货币”,其监管要求自然更加严格。这些代币通常用于支付、转账或价值存储,类似于比特币和以太坊等加密货币。在新加坡,支付型代币受到 PSA 的严格监管,任何计划提供支付型代币服务的企业都必须获得 MAS(新加坡金融管理局)的批准。

在新加坡运营支付型代币服务,企业需要申请适当的支付服务许可证,通常分为标准支付机构许可证大型支付机构许可证。合规的关键在于严格执行客户身份验证(KYC)程序,确保反洗钱(AML)和反恐融资(CFT)法规的落实。诸如 Crypto.com Coin (CRO)Binance Coin (BNB)Xfers 的 StraitsX (XSGD) 等支付型代币,都通过申请支付服务许可证,并实施严格的 KYC 和交易监控措施,成功在新加坡市场上合法合规地运营。

证券型代币:传统与创新的融合

证券型代币(Security Tokens) 代表对某种资产的所有权或权益,例如公司股权、债券或分红权益。这些代币的独特之处在于,它们结合了传统金融资产的特性,并通过区块链技术实现了资产的数字化和流通化。这也使得它们受到新加坡《证券和期货法案》(Securities and Futures Act, SFA)的严格监管。

发行证券型代币的过程充满了挑战,通常需要向 MAS 提交招股说明书,并获得资本市场服务牌照(CMSL)。这些代币的发行方式包括 证券型代币发行(STO)私募发行,必须符合 SFA 的所有要求,包括 AML 和 CFT 的合规措施。像 iSTOXTemasek 和 SGX 的债券型代币项目 以及 CapBridge 和 1X 平台等成功案例展示了证券型代币如何在新加坡得到合法的融资和代币化交易支持。通过获得 MAS 的批准,并实施严格的合规措施,这些企业不仅为代币持有者提供了安全的投资渠道,也为新加坡的金融科技生态系统注入了新的活力。相关法案请阅读Aiying艾盈前面的文章

 

 

代币发行合规:在变化中寻找平衡

在新加坡,代币发行的合规性取决于代币的性质和用途。对于功能型代币,明确代币的使用场景且不涉及支付或投资属性,可以有效避免受到严格的监管。而对于支付型和证券型代币,则必须根据《支付服务法案》和《证券和期货法案》申请相应的许可证,并采取严格的合规措施,确保合法运营。

相关文章: